“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,群众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更好解决,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”这是全国政协委员、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心中描绘的和谐幸福社区图景。
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,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推出了一批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典型。邓琳以重庆市为例介绍说,通过持续推进“党建引领、三治结合、三事分流、五社联动、智能支撑”实践,重庆形成了江北区“三合一化”、渝中区精细化服务平台、合川区“红细胞·微治理”等一系列治理品牌,全市基本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。
“但我们也要看到,城乡社区服务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服务需求相比,仍存在一定差距。”邓琳举了几个例子:部分老旧社区要达到每百户居民拥有30平方米综合服务设施的标准困难较大;社区服务队伍人才缺口大,能力有待加强;部分智慧治理平台没有做到统一部署、分级管理……
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、优惠、便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?邓琳建议,从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入手,不断提升便民服务集成度,“可以分批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,集便民服务、托育养老、文化娱乐、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。”
社区治理是综合工程、系统工程,需要配置多种资源、激发多种活力。邓琳认为,要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协同作用。一方面,通过社区联动社会工作者、社区社会组织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,提供社区服务,促进社区和谐;另一方面,遴选一批专家学者,组建基层治理专家委员会,为推动解决社区服务存在的实际困难提供智力支撑。
“但提升服务能力最关键的因素,还是人。”邓琳建议,要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,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,“要通过实施‘头雁工程’,培育一批讲政治、懂技术、会方法、善服务的社区带头人,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,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、职业化水平。”
在近年来的走访调研中,邓琳也注意到,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“要按照智慧城市和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,不断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。”邓琳认为,可以通过编制智慧社区建设规划,在社区治理、基础设施运营、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强化规划引领;可依托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,建立数据共享汇聚机制,实现数据统一采集、统一发布、实时监测。同时,依托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,加大对民主选举、民主协商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等应用场景的开发,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。
社区虽小,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。邓琳坚信,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,社区治理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,“社区就是居民最放心、最安心的港湾。”(记者 张 婷)